fbpx

黃金步頻 180

By |2022-05-12T23:37:09+08:005月 12th, 2022|Articles, Latest Articles|

在這個科學跑步的時代,跑者們都在崇尚高步頻跑步方式。 然而,高步頻便代表高跑步效率嗎? 答案是"未必"。 專業跑步界公認的黃金步頻為每分鐘180步,此說法源自於運動生理學家傑克 丹尼爾博士發表的研究報告。他發現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,自三千公尺至42.195公里馬拉松的跑步項目中的所有精英跑者,不論性別和身高,步頻都非常接近 - 落在180-200之間。他認為180步/分鐘能有效減少觸地時的衝擊並提高跑步效率。 而後來,更多的研究報告和跑步專家,包括太極跑創始人丹尼 德雷爾和姿勢跑法創始人羅曼諾夫博士,皆提倡黃金步頻180步/分鐘合乎人體生物力學並能夠有效提高跑步效率。 步頻過低 一般沒有經過刻意訓練的跑者,跑步的步頻都相對較低(平均介乎140-160步/分鐘之間)。這是由於現代人已經喪失了人類祖先的自然跑步本能,並以沈重的步伐 - 使力推蹬、邁腿跨步的方式跑步,這樣跑步使雙腿承擔了跑步的絕大部份工作量,而且雙腿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去完成「推蹬 - 跨步 - 觸地 - 支撐」的整個步態,步頻亦相應較低。 而推蹬、過度跨步、腳跟觸地引致煞車、支撐時間過長引致慣性減低等等一藍子原因,導致跑步效率低下。 注意跑步效率低下不代表你不能快,而是你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去換取速度,如果你說你就算這樣也跑得很快了,咋不想想如果跑姿變得高效了,在相同的努力程度之下你可以跑得更快? 步频过高 若以高于最佳步频跑步,跑者便需额外费力去维持高节奏,这违背了跑步经济性而且难于持久;就等如汽车的引擎转速一样,超过了最高效引擎转速之后,汽车的马力和扭力会急剧下降,若超过红缐更会因转速过高而使内燃机过热、零部件超出负荷而令引擎受损。 而過於急促的節奏也不利於骨盤旋轉(Pelvic [...]

Enlightenment of ChiRunning

By |2022-03-05T01:28:45+08:003月 5th, 2022|Harrison, Instructor's Articles, Latest Articles|

太极跑的啟示 太极跑 - 不囿于一项跑步技术,更甚于是一种生活模式。 当我每每从这个切入点去分享太极跑时,所得到的回应,对方都总是“一脸茫然” 某天,与友人共聚分享,她对我在亚太区不遗余力地推广太极跑的那份信念和坚持,产生了极大的好奇。 她虽非跑者,卻是一位虔诚的佛子、琵琶演奏家、高球爱好者。 她翻阅“太极跑”一书后,惊叹感言: “正念,不会光看文字就学会,应从生活中的细节去体验,对吗?” “正是,我的恩师Danny说,于行住坐卧之间保持正念才是整体的修行,不谨于走路或跑步。” “这种观点实在有深度,我尤为喜爱书中对“意极”的论及,它应可通用于生活上的一切,我在弹琵琶时也运用“意极”,专注,把能量集于身体中心,观想,透过肢体把能量传送至指尖,其实如同高尔夫球挥杆一样。” “绝对正确!” “书中所言,在学习每项新的事物时,都必须秉持“空杯”心态;用佛学的角度,也就是一份“初心”与“空性”,也正是《金刚经》中的核心思想,我的老师格西麦可也经常提及。” “正确,中国有句说话,佛道同源,我的恩师Danny除修炼“太极拳”外,对《道德经》亦有研究,而他创立的太极跑,就是建基于其在修习“太极拳”40年及“正念跑步”50年的经验。” “天啊!这并非一本只是关于跑步的书!” “正确!” “书中否定了力量型跑步那种“无痛·无收获”的概念。我在想:这种崭新的理念,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吗?要成功,是否必要受苦?能否以太极之道去享受成功?我深信这项原则完全可以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,试想想,如果一段亲密关系,可以活出“太极之道”,既不费力(Effortless),又无伤痛(Injury-free),是何等的漂亮而崇高?” “绝对认同,就把书中最重的原则“绵里针”应用在您的关系上吧!” “什么意思?愿闻其详。” “绵里针(Needle in Cotton)是太极跑的首要原则,也正正是太极的核心思想。针:对齐、相同方向、支持;绵:放松、顺应、轻柔,如果在关系上活出绵里针,相信这段关系一定会省力而永恒。” “感谢分享,我会从关系上学习顺应和放松了。” “保持放松,如同《霸王卸甲》一样,便会找到个中的温柔。” “感恩,你教会了我,老师!” “感恩,你也是我的老师!” ““感恩我们的恩师,Danny!”” 王廷瀚 - 太极跑亚洲区总教练 [...]

世界跑步大师和他的嫡传弟子

By |2022-02-05T13:00:07+08:002月 5th, 2022|Articles, Harrison, Latest Articles|

Your Content Goes Here 所谓“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” 当徒弟的不像学生上课一般,每天未必都有新的知识传授。但是跟随在师傅身边的日子,为其工作,打点其所需,几如「食则同器,枕则同床」,却在不知不觉之间,点点滴滴地学到了他的高尚德行和渊博知识。 丹尼老师:“尔人品德行,天赋,心态,悟性具佳,且愿为社会做出贡献,更通两文三语,谙中西文化,纳为嫡传弟子,正统传承太极跑亚洲区体系和知识产权,好将蕴含太极智慧的运动方式在大中华傅播。” 感激流涕。

Go to Top